1979年对越战结束后,许世友总指挥召集参战的指战员们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庆功会。那天,许世友将军从自己珍藏多年的酒窖里取出了一瓶上好的美酒,准备在这个重要的时刻和大家共同庆祝胜利。然而,原本充满欢声笑语的场合,却因为许世友突然变得阴沉的脸色而有了些许变化。他紧紧握住酒瓶的手微微颤抖,几秒钟的停顿让在场的人都感受到了他内心的波动。对于这个已年逾七旬的老将来说,似乎那个曾经的战场再次映入了他的眼前,往事重现。
回溯至1978年12月,74岁的许世友接到中央的通知,要前往北京参加一个重要的中央工作会议。那时,邓小平也在会议上与许世友谈及未来的部署。当休息时,邓小平拍着许世友的手,关心地问道:“你身体还硬朗吧?”许世友毫不犹豫地回答:“精神头杠杠的!”二人的关系非常深厚,早在1938年,他们就已经并肩作战。那时,许世友作为八路军129师第386旅的旅长,跟随邓小平和刘伯承指挥,在冀南地区展开了多次战斗,屡次取得胜利。
展开剩余81%这一次,邓小平赋予了许世友一个重要的任务,要他率军出征,这关乎国家的荣誉。许世友信心满满地表示:“这仗,我一定要打好!”12月9日,许世友从刘东启副部长那里接到了作战命令。为了迅速准备,许世友决定请假,并于当天乘飞机从北京返回广州。回到广州后,许世友立即召集相关指挥员,紧急部署战前准备,迅速发布了预先号令,要求各参战单位停止休假,立即恢复备战状态。
12月11日,许世友召集了第一次作战会议。到场的包括江燮元、吴忠等副司令员以及一众重要官员。会议氛围严肃,所有人都能感受到即将迎来的不是一场简单的军事行动。在会上,许世友强调,部队已经很久没有打过仗,必须做好从和平时期向战时状态的转变。他要求大家要调整作风,迅速进入战时节奏,并且必须保密。会上,所有参会人员都严肃聆听,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息。
12月13日,许世友通过电令下达了部队出征的指令。随后,各部队迅速向广西边境集结,开始了他们的征途。随着部队的进军,周围的景象也逐渐变得紧张。参谋长特意写了一首诗来描绘当时壮观的场景:“公路上汽车长龙,铁道内火车轰轰,天空中群群战鹰,南海里艘艘舰艇。”各部队同步行动,一切都在严格的保密状态下进行。
12月16日,许世友率领部分前指人员抵达南宁市。不久后,他得知外电已经报道了他到南宁的消息,许世友立刻推测出,南宁必定有不少敌方特工。他迅速召集有关单位开会,讨论敌情,得知越南在边境上通过小额贸易和铁路联运的方式暗中开展侦察活动。为了切断敌特的情报传递,许世友果断决定,建议中央停止与越南的联运,并迅速中止所有小额贸易活动。中央很快批准了这一决定,有效地切断了敌方的消息源。
在随后的几天里,许世友亲自前往前线勘察地形。广西的地形复杂,山岳丛林密布,许世友深知战场上每一个细节都至关重要。经过一番实地勘察后,他决定采取“牛刀杀鸡”的战术,这意味着动用强大兵力一举歼灭敌人。许世友还特别强调:“虽然济南战役使用了‘牛刀子战术’,但这次的战场与济南不同,我们要根据敌情、地形作出相应的调整。”
进入1979年2月,许世友带领军区前指商讨作战计划,决定在2月27日发起谅山战役。这座战略重镇若被拿下,敌人的防线就会被彻底突破。越南方面虽然派出了经验丰富的“金星师”驻守,但许世友并不担心,他早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战斗一开始,许世友便采取了“围点打援”策略,故意放松对南面的防守,引诱越南增援。通过这样的方式,许世友成功瓦解了越军的斗志,并引诱河内的增援部队前来支援,最终在强大火力的压制下,彻底歼灭了越军的“金星师”。谅山成功解围后,许世友并未停下脚步,继续向河内推进。
当战局即将结束时,许世友决定一鼓作气攻下整个谅山市。然而,越南方面为了掩饰失败,竟指挥媒体发布虚假消息,称中国军队在谅山战役中损失惨重,头破血流。许世友听后怒不可遏,决定再发动一次进攻,目标直指河内。在短短几天内,许世友带领部队突破了“奇穷河”,并向河内推进了5公里,给敌方施加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3月6日,许世友指挥部队开始有条不紊地撤离,标志着这场历时28天的自卫反击战的胜利落下帷幕。尽管取得了胜利,许世友仍然感慨万分:“这场战斗虽然胜利,但代价也很大,我们付出了不少,也失去了不少好同志。”他坦言,这可能是自己一生中的最后一场战斗。
战争结束后,许世友回到南宁,举行了庆功会。在宴会中,他没有等待他人敬酒,而是亲自倒了三杯酒,敬给在场的每一位战士。第一杯酒,他深情地说:“为英雄干!”第二杯酒,他满怀期待地祝愿大家:“再立新功!”第三杯酒,他激动地喊道:“永远爱祖国,永远当英雄!”这三杯酒不仅仅是对胜利的庆祝,更是许世友对战士们的深情祝福。
庆功宴中,许世友的每一杯酒都充满了情感和期许,场面温馨而庄严。此后,各军区代表也纷纷上前敬酒,许世友一一接过,时而微笑,时而激励,氛围温馨而难忘。
发布于:天津市股票如何开杠杆,新宝策略,玛世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