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杂言《灞陵行送别》读记
(小河西)
此诗作于天宝三载(744)春,时李白为翰林供奉。灞陵:汉文帝刘恒墓,在灞河西岸。【《水经注》卷19:“秦穆公霸世,更名滋水为霸水,以显霸功。水出蓝田县蓝田谷。……霸水又左合浐水,历白鹿原东。……汉文帝葬其上,谓之霸陵。上有四出道以泻水,在长安东南三十里。故王仲宣赋诗云: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水上有桥,谓之霸桥。……霸水又北,入于渭水。”《七哀诗》(汉末-王粲):“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
灞陵行送别(李白)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我向秦人问路岐,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
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
【注释】灞陵亭:古亭名,在长安东灞水滨。为唐人饯别之地。汉有灞陵亭尉。【《史记-李将军列传》:“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霸陵亭,霸陵醉尉,呵止广。”】《哀江南赋》(北周-庾信):“岂知灞陵夜猎,犹是故时将军。”
浩浩:水盛大貌。《尚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孔传:“浩浩,盛大若漫天。”《梦还乡》(南朝宋-鲍照):“白水漫浩浩,高山壮巍巍。”
春草:《招隐士》(汉-淮南小山):“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别赋》(梁-江淹):“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路岐:路歧,岔路。《墙上难为趋》(晋-傅玄):“杨朱泣路歧,失道令人悲。”
王粲:汉末文学家,汉献帝初平三年因长安乱南奔荆州。【《三国志-魏书-王粲传》:“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脱,不甚重也。”李善注:“盛弘之《荆州记》曰:'当阳县城楼,王仲宣登之而作赋。’刘良注:“时董卓作乱,仲宣避难荆州,依刘表,遂登江陵城楼,因怀旧而有此作,述其进退危惧之状。”】
紫阙:帝王宫阙。《易林-讼之贲》(汉-焦赣):“紫阙九重,尊严在中。”《秋兴》(唐-李咸用):“心虽游紫阙,时合在青山。”
断肠:《胡笳十八拍》(东汉-蔡琰):“日东月西兮徒相望。不得相随兮空断肠。”
骊歌:指《骊驹》,《诗经》逸篇名,告别之歌。《汉书-儒林传-王式》:“客歌《骊驹》,主人歌《客毋庸归》。”颜师古注引服虔曰:“《骊驹》,逸《诗》篇名也,见《大戴礼》。客欲去歌之。”文颖曰:“其辞云:'骊驹在门,仆夫具存。骊驹在路,仆夫整驾’也。”后用为告别之歌。
【诗意串述】此诗首四句写送君场景。送君长安城东灞陵亭,亭旁灞水浩浩向北流。亭上有无花之古树,亭下有让人伤心之春草。(灞水灞亭,离别之地。古树无花,沧桑之感。春草萋萋,伤心意向。)中二句写送君之路。向当地人询问应走那条路,回答说这是当年王粲南下之古道。(所送之人走王粲南下古道。啥意思?王粲为避乱而南下。王粲曾“回首望长安”。)末四句写回望所见所感。沿着这条古道可到西京,西京宫殿上夕阳西下浮云生。(“落日浮云生”只是写景吗?或正是因为“浮云生”,所送之人才走王粲南登之古道。)今天傍晚正好在断肠处,离别的《骊驹》之歌不忍听!(三层:一、离别古歌本身不忍听。二、朋友走上王粲古道更伤心。三、回首长安见“落日浮云生”,犹伤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股票如何开杠杆,新宝策略,玛世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