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汕头市第九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公布,新增40项市级非遗项目,涵盖传统美术、民间文学、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医药、传统技艺、民俗等七大类别。截至目前,我市市级以上非遗项目已达252项,其中国家级14项,省级51项,名录体系进一步完善。
市级非遗新成员
楹联习俗
潮汕楹联文化历史悠久,从祠堂庙宇到寻常民居,融文学与书法为一体的楹联,不仅是潮汕建筑的“点睛之笔”,更蕴藏着潮汕人的审美情趣与智慧传承。中外文化交流使者、汕头市楹联学会会长黄逸波表示,市楹联协会未来将继续推动楹联进校园、进社区,依托春节等重要节假日及“汕头杯”等重要赛事,促进楹联文化传播与传承。
市级非遗新成员
潮阳醒狮
潮阳醒狮是中国狮舞中的南狮流派之一,融武术、舞蹈、音乐等为一体,极具故事性与艺术性。谈及此次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潮阳区龙井醒狮队队长郑天赐表示,未来他们将继续壮大新生力量,吸纳更多年轻人加入潮阳醒狮队伍,创新招式动作,为潮阳醒狮注入新的活力,同时组织醒狮文化海外交流,让潮阳醒狮“活起来”“火起来”。
市级非遗新成员
潮汕手钩花服饰制作技艺
潮汕手钩花服饰制作技艺诞生于汕头市澄海区盐鸿镇,它以潮汕抽纱为源头,融合潮汕地区先民衣物缂补、纹样刺绣及装饰技艺,凭借一根带小钩的钢针,将毛线连贯钩织成精美衣饰,是一项具有潮汕特色的钩编技艺。潮汕手钩花服饰制作技艺第五代传人林延庞表示:“我们将从 ‘守根脉、拓新境、聚合力’ 三个维度推进保护传承工作,让这项指尖上的非遗能够更好地发展。”
市级非遗新成员
砂锅粥烹制技艺
(万君隆砂锅粥烹制技艺)
砂锅粥是潮汕美食的重要代表,以其独特的制作技艺和严格的食材标准,深受各地食客喜爱。记者从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了解到,此次新增的40项非遗项目中,有23项为饮食制作技艺,占新增项目的57.5%,让“汕头味道”有了更生动的文化注脚。此次新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砂锅粥烹制技艺(万君隆砂锅粥烹制技艺)的第五代传人郑泽达表示,他们将在技艺传承中发展创新,在传统的烹饪基础上,依托技术力量,让制作更高效环保,同时考虑加入具有本土特色的食材,让砂锅粥烹制技艺有更多的美食体现。
从笔尖到舌尖,从舞步到针脚,非遗“新成员”不仅丰富了“百载商埠”的文化内涵,还为乡村振兴和文旅融合注入可持续的动力。 汕头将以本次名录发布为契机,强化“生产性保护”,让非遗从名录走向市场、从手艺转化为民生效益;同时完善系统性保护,持续挖掘新项目、新传承人,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鮀城生生不息,为汕头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活力特区提供文化支撑。
汕头市第九批市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来源:汕头融媒集团
股票如何开杠杆,新宝策略,玛世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