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拿到房产证那一刻,心情激动,但真相是:拿到证只是第一步,后续的细节处理若没跟上,房子可能还会出现各种麻烦。
房产的归属不仅仅是一个封存的证件,更是一份责任和保障。
本期内容就和大家聊聊,拿到房产证后,第一时间必须完成的5件事情,让你的房产“稳稳当当”地归你所有。
第一件事:当场核对信息,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字
房产证上的每一项信息,都关系到你的产权归属。别觉得这很简单、很琐碎——它们关乎你的未来!
首先要确认的是产权人的姓名。
是不是和身份证上的完全一致?有没有拼写错误或者同音字的混用?别以为只是个名字的小问题,产权信息一经出错,日后过户、继承或者再卖房时都可能遇到障碍。
接着,核对身份证号码。数字有没有多写、少写,或者错位?这关系到身份信息的唯一性,不能忽视。
房屋的基本信息同样重要。
地址要与实际住房一致,特别是门牌号,确保没有差错,否则落户、孩子上学、财产登记都会受到影响。地址信息要反复比对购房合同和实际住址。
建筑面积和套内面积要与合同保持一致,合理范围的误差也要接受,但绝不能随意更改。面积信息出错意味着钱的账面也可能出差错。
发现任何错误,必须当场提出,及时让工作人员更正。因为,趁现场还在,不仅能省不少后续麻烦,也能确保你的房产信息无误。
第二件事:契税凭证“电子+纸质”都得妥善保管
现代化流程带来了电子凭证,但纸质凭证依然重要。千万别觉得电子的就可以放一边,随手丢了、丢失纸质凭证,日后麻烦就来了。
去年朋友小李卖房时就踩了坑。
手续一办完,就把完税证明扔一边没管,结果系统查不到他的契税记录。后来补资料、补证明,足足花了半个月时间。
按照新规,契税凭证是“电子+纸质”双凭证。
拿到房产证后,第一步是登录电子税务局,找到“房产交易”板块,下载电子凭证,存到手机和电脑。别只图省事不保存,系统出问题、电子档丢失都可能闹出大笑话。
如果开发商为你缴纳了契税,也一定要在30天内确认他们是否在“不动产登记+税务”平台同步信息。
一旦不同步,房产过户时可能会受阻。
ps:纸质凭证则要单独装袋保存好。需要用到时,有备无患,而且在未来卖房、过户时,它依然是最有说服力的佐证。
第三件事:确认系统中有你的产权记录
很多人觉得拿到证就代表自己的权益无忧,但实际上,系统里有没有你的名字,是个需要核实的关键。
前阵子,朋友的姐姐准备用房抵押贷款,银行却说系统查不到她的产权信息。
原因很简单,这套房原房主没有在系统里录入房产信息,她买下后也没及时核实,直到申请贷款时才发现问题,折腾了两个月,才算搞定。
现在新房实行“网签即预告”,交易完成后,信息应自动上传到国家不动产登记系统,但如果想确保万无一失,建议登录当地不动产登记中心官网,输入房产证编号查核。
特别是二手房交易,要通过“存量房交易监管平台”进行,平台会自动推送信息到登记系统。
交易之前,不要只听中介的“说”,一定让他们现场用系统检查你的名字是否在系统里显示。若没有,立刻发起“数据纠错”,避免以后用房、登记时遭遇“找不到你的信息”的尴尬。
第四件事:贷款的朋友,立即办理抵押登记
如果你是贷款买房,房产证到手后,必须尽快做抵押登记。
有些人觉得签了抵押合同就万事大吉,但实际上,合同只是协议,抵押权还要通过登记才生效。如果没有办理抵押登记,一旦发生债务纠纷,银行的权益就可能受损。
办理抵押登记其实不用复杂流程,银行会提前告诉你准备哪些材料,跟着他们去登记中心就能搞定。
流程一般只需几个工作日,早办早安心,避免以后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不要拖延,否则抵押权无法生效,房子变成“无人管庄”的状态,出问题时就麻烦了。
第五件事:理清资金流,妥善保存凭证
尤其是二手房买卖,资金和凭证都得好好管控。
比如之前遇到一位邻居王大爷,他买了新房后,发现电梯维修竟然因为前一手房主没有交维修资金,自己得补交三万多才能维权。
这种事提醒我们——过户后要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系统”里面核查余额,确保官方记录准确。
在交易前,务必签好“维修资金交割协议”,明确责任归属。发票、契税证明、装修发票也要伴随在手,作为成本凭证,方便以后税务抵扣。
同时,房贷还未还清的朋友,要安排好自己的还款计划。按时还款,避免逾期,否则银行可能会申请拍卖你的房子,得不偿失。
总结一下
拿到房产证后,别只觉得心情轻松就万事大吉。一定要把上述五件事落实到位,从核对信息到妥善保管,每一步都关乎你这份房子的未来责任。
股票如何开杠杆,新宝策略,玛世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